531.以技服人收获大量徒子徒孙,群嘲张元林的大院众人犯错丢掉先进集体-《四合院:从截胡秦淮茹开始》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一听轧钢厂的生产效率提不上去,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张元林就不得不提起精神了。

    “等会儿,印象里轧钢厂的生产力一直都是很强的,按理说没有那两条进口生产线的支撑,多招点人换班也可以,怎么都不至于完不成生产任务吧?”

    部长听后长叹一口气,摇头说道:

    “张师傅,您想的太简单了,现在的情况根本不是人手多少的问题,主要还是机器设备落后的原因,先进的进口设备无法投入生产,我们自己的老旧设备又占地方又效率低下,轧钢厂已经扩充了三个生产车间,再往边上扩充就得影响居民区了,这肯定是不行的。”

    听到这里,张元林心头一动,挑眉问道:

    “部长,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十年前我离开的时候,轧钢厂周边有很多空房的,那个时候因为声音太吵的缘故,不少人都不愿意住在那边,宁愿住到两条街以外的地方,每天多走十分钟的路,怎么现在还不好扩充了,难不成都住满了人?”

    在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肯定是距离工作的地方越近越好,但是轧钢厂最周围的一圈会产生极大的噪音,尤其是锻造车间。

    张元林记得很清楚,如果能把轧钢厂靠锻造车间的那一片地扩建出来,最起码可以补充四条生产线,以及两三个车铣一体的车间,这么一来又能增产不少了。

    见张元林还不理解,部长只能耐心的解释道:

    “那您是不知道啊,这十年来地方人口增加了不少,还有很多从外乡来的,轧钢厂周围一圈的房子全都住满了,甚至还有人分不到房,只能往更远的地方安排。”

    “同时也因为人口的激增,导致各地的项目都在成倍的往上涨,连带的我们轧钢厂的生产任务也越来越多,甚至连军工方面的订单都增加了不少。”

    “这不,由于成年的孩子多了,工作却不太好找,也不知道谁起了个坏头,一个劲的把孩子们往部队里送,反正也不是战争年代,去当兵可以约束一下孩子还可以为家里减少压力,父母也放心些。”

    “而且不光是我们厂子生产压力越来越大,其他的工厂也一样,虽然组织上已经批准了建立新厂,可一砖一瓦的都得先有不是,包括这些主梁钢材都是需要人,需要机器设备生产出来的。”

    眼看着维修部部长满面愁容的解释,张元林也跟着眉头紧锁,但心里却是乐开了花,为祖国进入高速发展感到由衷的高兴。

    一个国家想要进步,首先得保证人口充足,老一辈总说有人才能有世界,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这个时候还有地方在闹饥荒呢,可是在张元林的参与下,不仅每个人都有吃饱的机会,各地的人口也在稳步增长。

    不过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原来的工厂都不够用了,必须想办法增加,否则解决不了这么多人的就业问题,也无法应对供大于求的窘境。

    可是建造新厂需要很长的时间,尽管国家在未来会享有基建强国的美誉,但目前来说光靠人力驱动来实现快速建造并不现实,因此最合理的办法就是优化生产线,以此来快速的提高生产效率。

    于是部长最开始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合理了,他希望张元林出手,去把仓库里的那些进口机器设备调试好,维修好,然后去把老旧的生产线替代掉,这么一来,在不需要扩充场地的情况下就能极大程度的把生产效率提升上去。

    一旦产能上去了,有了充足的资源去满足各个项目的缺口,也能带动这些项目快速完工,紧跟着带动整个循环生态的快速运转。

    想到这里,张元林点了点头,起身说道:

    “好,既然有需要我的地方,那我肯定是义不容辞,走吧,一起瞧瞧去!”

    部长听后喜笑颜开,抓着张元林的手说道:

    “太好了,我现在就带你去仓库!”

    张元林顿了顿,摇头说道:

    “不不不,部长你误会了,咱们还是先去那两条正在运作的进口生产线看看吧,怎么说那两条线也是我倒腾出来的,真的有什么问题我比你们更熟悉,至于仓库里的那些进口设备,还是等以后再说吧,我光是拆解都要花不少的功夫,短时间肯定帮不上忙的。”

    部长愣了一下,接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觉得张元林说的十分有道理。

    “也是,与其花时间去折腾新的玩意儿,还不如先把那两条进口生产线复原,那好,我现在带你过去,顺便啊,你给外面那帮家伙们展示一下什么才叫做真本事,当然了,我也是那帮家伙之一,嘿嘿!”

    听得出来,部长希望张元林在出手拯救那两条进口生产线的同时,再好好的教一教维修技术。

    对此张元林没有犹豫的答应下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再说了,这个技术已经落后,根本就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见张元林答应的如此干脆,部长十分高兴,大步流星的走出办公室,高声宣布道:

    “各位同志,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张师傅今日正式回归咱们维修部,而且马上就要去进口生产线进行维修工作,并且全部过程公开,每个人都可以去现场观摩!”

    话音落下,偌大的公共办公室里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不过兴奋的都是那些最少拥有十年资历以上的老人,至于新来的那些则是一个个瞪着眼皱着眉,脸上依旧带着惊愕和质疑的表情。

    就这样,在部长的带领下,一帮组长又管着自己的组员,然后组员又带着各自的徒弟,一支几十人的大部队跟在张元林身后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这架势,还真像某位重要领导来视察的模样!

    来到车间,张元林看着熟悉的地方,闻着空气里的机油味,心情顿感舒畅。

    也只有来到这种地方,张元林才能真正的放松下来,一点压力都没有。

    “部长,让他们先停一下吧,我换身衣服来干活。”

    张元林说完,转身去了更衣室换上一套工作服,又拿来了别人的工具包,接着开始挨个检查这些机器设备,找出问题所在。

    小手电筒一打,张元林很快找出了问题频发的原因,除了零部件老化以外,还有安装不标准等毛病,即便是把其中大半机器设备更换成了国产,也都是徒劳,毕竟这条生产线的主力军还得是进口设备。

    “发现没有,这些进口设备的核心零部件已经老化,虽然勉强能用,但是会造成卡顿停机的问题,等你们来修的时候,又恰好能用了,你们以为修好了,但实际上是白折腾。”

    部长听后面露尴尬的神色,问道:

    “那我们在解决不了根源问题的情况下选择把一部分的设备替换成国产的,这一步应该没走错吧?”

    张元林叹了口气,说道:

    “想法是没问题,可以保证生产不中断,但是效率会越来越差,一样是白折腾,而且是越搞倒退了。”

    “走吧,去看看那些被你们换下来的进口设备,理论上是没有大问题的,只是时间久了以后小毛病越来越多,把它们找出来逐个击破就行。”

    接着,张元林带着工具包来到了仓库,这里摆放着所有的进口机器设备,包括部长说的那些没人能搞明白的新设备,当然被换下来的旧设备也在这里。

    对张元林来说,修这些老款的进口设备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基本上拆解结束后就能判断出问题所在,然后就是对症下药,别看张元林出去十来年,维修技术却是一点都没有退步。

    除了日常在静止世界里的修炼以外,张元林也会主动接触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其次在现实世界当中,支援各地搞创新建设的同时,也会帮忙维修当地的工厂解决不了的问题。

    久而久之,张元林的实操技术只会越来越好,根本没有退步的迹象。

    判断精准,操作丝滑,十几台大大小小的设备在张元林的眼里仿佛都是小问题,修好它们也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的简单,甚至从头到尾张元林都没有询问有什么毛病,全是他一个人拆机判断和维修的。
    第(1/3)页